孔子说:"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,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"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1 02:06:52

孔子说:“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,只能与狂者、狷者相交往了。狂者敢作敢为,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。”
【评析】
由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,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,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,但是他也知道,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,所以他才能看到“狂者”和“狷者”的可取之处。换句话说,在现实生活中“中庸之道”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场合,有的时候,能够“狂狷”一些会更好,比如在恋爱的时候、在庆祝胜利的时候,狂一些、激情一些,显然是比温吞水更好一些。
事实上为了到达最后中庸的结果,许多时候往往不得不使用一些偏激的方式,所谓矫枉必须过正,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。比如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,在制定工作目标时应该适当偏高于实际能力之上一点,才是最恰当的。定得太低,大家不需要很努力就能完成;定得太高,大家明明知道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,就会干脆放弃。

13·21 子曰:“不得中行(1)而与之,必也狂狷(2)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
【注释】
(1)中行:行为合乎中庸。
(2)狷:音juàn,拘谨,有所不为。
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,只能与狂者、狷者相交往了。狂者敢作敢为,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。”

【评析】
“狂”与“狷”是两种对立的品质。一是流于冒进,进取,敢作敢为;一是流于退缩,不敢作为。孔子认为,中行就是不偏不狂,也不偏于狷。人的气质、作风、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,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,互相补充,这样,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。

孔子说:"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,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"

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,只能与狂者、狷者相交往了。狂者敢作敢为,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。”

【评析】“狂”与“狷”是两种对立的品质。一是流于冒进,进取,敢作敢为;一是流于退缩,不敢作为。孔子认为,中行就是不偏不狂,也不偏于狷。人的气质、作风、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,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,互相补充,这样,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。

由这句话

孔子说:"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,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"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? 孔子说: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 孔子说,色食性也 为什么孔子说:"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."而不是松竹梅? “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”。 三国演义中回马荐诸葛一集里水镜先生说,卧龙虽得其主,而不得其时也.是什么意思 孔子曰"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."荀子也在<劝学>中继承了孔子前一句"劝学"的观点,是哪一句话啊? 孔子说:"殷因于夏礼所损益,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损益,可知也."孔子是什么意思?这句话反映什么问题? 子贡问孔子:"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''孔子告诉他说:"其_____乎!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. 孔子说:"三十而立……